色彩理论基础知识(四)

印前频道 - 色彩管理 来源:中国设计在线 作者:hccm 2010-07-16

       四、对立色色彩理论

  在前一期文章中,我们针对"视觉色彩三原色"的色彩视觉理论做了一番详细的探讨,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来研究"对立色色彩理论"。在1878年时,德国的生理学家Ewald,根据精神物理学的研究观察发现,红-绿、黄-蓝、黑-白总是呈现对立关系的色彩现象;也说是说红和绿、黄和蓝、黑和白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任何的色彩感觉当中。所以Hering提出了"对立色色彩理论"学说(Opponent Colors Theory或Opponenyt Process Theory),他是假设在视觉机构中的感光细胞存在有上述三种对立色的反应。而根据上述的假设说明,可以知道Hering学说主张:"色彩空间是属于三度空间,其分别为红-绿、黄-蓝、黑-白等三个双极座标轴,而三个对立色的反应作用组合,则产生各种色彩感觉和各种色彩混合现象"。所以Hering的"对立色学说"又称为"四原色学说",因为他认为产生各种色彩感觉现象是由红、绿、黄、蓝等四种颜色所形成。

  Hering"对立色色彩理论"学说的提出,解释子下列几个事实与现象:

  1. 补色残像:此一现象是因为当某一色彩刺停止时,与该色彩相关的对立色彩便开始作用,因而产生该色的对立色-互补色。

  2. 同时对比:当视网膜正发生某一对之对立色彩的刺激反应时,其相临部分便会产生同时对比的现象。

  3. 色盲现象:由于色盲现象是因为人眼的某一对(红-绿或黄-蓝)或两对的对立色反应作用过程无法进行所造成,所以色盲常常成对的出现,即色盲通常是红-绿色盲或者是黄-蓝色盲,而两对的对立色反应作用过程无法进行时,则产生全色盲现象,此一论点解释了先前色彩视觉理论中"视觉色彩三原色"学说无法说明的色盲现象。

  虽然如此,Hering学说也有其缺点,就是对于红、绿、蓝三原色能够产生所有光谱色彩的现象并无法得到满意的解释。但是无论如何Hering所提的对立色学说,在近年的色度学理论中是一相当重要的学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CIE的Lab、Luv等色彩空间座标都是应用Hering所提的对立色,红-绿、黄-蓝、黑-白三个座标所组成,所以Hering的此一色彩视觉理论对于近代色度学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基础理论。

  五、阶段视觉色彩学说

  阶段视学色彩学说最早是由G.E.Muller(1930)及Judd(1949)所提出,他们认为长久以来,一直在色彩视觉理论(Color Vision Theory)处于对立的状态的视觉色彩三原色理论与对立色色彩理论,经过实验研究证实两者是可以加以统合与相互配合的,并且对于人眼色彩视觉的现象做了更为完整的解释与说明。但是阶段视觉色彩理论是如何将"对立色色彩理论"的四种对立色代谢反应过程与"视觉色彩三原色理论"加以整合而成的呢?以下我拉就来加以探讨。

  当光线理入人眼视网膜内时,锥状细胞中的感色物质(photo pigments)会选择性在吸收不同波长光谱的辐射,同时每一种锥状细胞根据光刺激量又可独自产生明度(黑或白)与色彩(红、绿、蓝)的反应。在此一阶段中即可应用Young-Helmholtz视觉色彩三原色理论及色光混合实验来解释视觉色彩的现象。

  由于锥状细胞是与视神经细胞相连结,所以锥状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引发的神经脉冲会再形成视觉色彩信号,其信号内容分析如下:

  (1) 中性色信号(achromatic signal)-负责明度信号的整合,接收由三种锥状细胞所形成的明视觉明度信号(photopic achromatic signal)。

  (2) 彩色信号(chromatic signal)-负责色彩信号的整合,接收由三种锥状细胞。

  所形成的红色、绿色及蓝色等彩色信号;在此一阶段其色彩信号以下列三个色差信号来表示:C1=R-G;C2=G-B;C3=B-R(R、G、B分别代表三种锥状细胞所产生的信号)。而这三个色差信号C1、C2、C3经由神经纤维向神经中枢传输过程时,则产生及整合成两种彩色信号,其为C1与C3-C2。

  所以在此阶段中形成三对对立色的神经脉冲反应,其信号如下所示:

  (1) 明度信号 黑色与白色的对立色

  (2) 彩色信号 红色与绿色的对立色

  (3) 彩色信号C3-C2 黄色与蓝色的对立色

  而在锥状细胞接收光刺激向神经中枢传输过程,所产生的三对对立色的神经脉冲反应,刚好就符合Hering的对立色色彩理论。

  如果我们把上述的文字说明以下面图形来表示,更可以清楚地了解阶视觉色彩理论如何整合两项视觉色彩理论,以产生色彩视觉现象。

声明:站内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网站意见及观点。

全部评论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