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设计中的意象之美(2)

资讯频道 - 设计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cdo 2014-01-08

不重”写实“重”传神“

”以形写神“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传达主观的思想情感,强调艺术的言志抒情功能。中国美学十分重视”传神“,在传神的艺术作品中,不但反映了对象的本质特征,而且表现了艺术家对生活、人物的理解。

标志设计中的以形写神意味着设计的表现形式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注重表现整体造型的气势,而不是对客观对象事无巨细的全盘描绘,注重事物质的表现,往往是意到笔止,决不拖沓。正如齐白石所提出的著名论断:”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如在香港设计师靳埭强的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往往贯穿其中。靳埭强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神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在”双妹花露水“的设计中(图3),他用简洁、柔和的手法勾勒了一对东方女子的侧面姿容。圆润、优美的线条,传递着闺中女子宛丽、雅致的神情。看似具象的描绘,又经过了设计者抽象的提炼和巧妙的加工。整体形式仿佛使时光逆转回到了中国二三十年代的唯美氲氤之中。这正好与设计的主题相符。同时,也借此显示出”双妹花露水“品牌的恒久、品质的优良。应该说,一个好的标志设计,其设计意念来自对对象的本质、背景、受众、功能等的认识研究,并以此为基准寻求一种个性化的图形符号、独特的风格形式以突出对象的自然真实性。这些图形符号、风格形式能准确地与设计者的意念相吻合,而且能以最具特色的方式向外界传达。”双妹花露水“的标志设计正是借用以形写神的手法,恰切地表现了设计的主题。

巧妙运用”小“和”大“的辩证关系

中国美学在先秦时期主张”以大为美“,如孟子主张的”充实以为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庄子》中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等,都表明了先秦时期的古人对恢宏壮阔的美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六朝时期,中国美学转而寻求小的趣味和小的智慧,如园林中的小园、构图精致的工艺品,以及盆栽中典型的审美意趣——“栽来小树连盆活,缩得群峰入座青“,都突出体现了”小见大“的审美观念。

以小见大的美学主张同样体现在现代标志设计中。一个成功的标志设计,须在有限的视觉符号中见出其背后所传达的文化精神和意蕴内涵。而借鉴和渗透了古典美学思想的中国现代标志设计则将”小“和”大“的辩证关系运用得十分巧妙。如中国人民大学校徽的设计(图4),用三个并列的篆书”人“构成的简明而又颇具传统文化的图案,表达了深刻的内涵和意蕴,寓意人民大学”人民、人本、人文“的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在形式上,三个图形相互组织、相互映衬,完美地达成了节奏和韵律的平衡,同时传达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中国传统古训,彰显了人民大学着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这种以小见大的设计理念是在把”由言指号“和”非言指号“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标志设计不仅诉求于公众的“言传知识”,同时又诉求于他们的“意会知识”,将“可说”和“不可说”的知识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感染力。

声明:站内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网站意见及观点。

全部评论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