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插画为职业,难!

资讯频道 - 观点·话题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selin 2012-06-18
199 0 0

    插画俗称插图,随着设计领域的扩大,现代插画的定义也变得更为广泛。从世界最古老的插画洞窟壁画到日本江户时代的民间版画浮世绘,无一不显现出插画历史的演变。现今,插画除了运用于诞生的母体——书籍之外,找到了巨大的生存空间,通行于出版物插图、卡通形象、影视游戏、广告插画等。插画师成为了结合设计师与画师的新兴行业,产生了许多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工作者。

  美国是插画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欣赏插画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习惯,插画师的平均收入是普通美国人的三倍。而动漫作为插画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日本形成了庞大且成熟的运作市场。

  相较国外,国内的插画仍主要被应用于书籍,尤其是儿童插图以及近几年受到重视的动漫行业。4月中旬,伴随2012年伦敦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开幕,中西儿童插画论坛以“读图时代——中西儿童绘本艺术的交融与发展”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研讨与展览,受到广泛关注。本报特邀中国知名儿童插画家江健文,探讨儿童插画的情趣与艺术。

  另一位知名美女插画、漫画家阮筠庭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师,大谈现今插画行业的现状与问题,认为插画行业的发展仍在摸索之中,前方的未知需要更多拥有个人风格的插画师共同努力。

  ——编者

 

阮筠庭 人间 李锐、蒋韵小说《人间》封面插图


 
阮筠庭 戏 李锐、蒋韵小说《人间》内文插图

  插画行业有需求 没保障

  记者 金璟

  记者:在您看来,目前的插画行业存在哪些问题?

  阮筠庭:国内商业广告中很少用到插画,更多的还是用到摄影,这和日本、欧洲不同。国内的插画更多用于书籍,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广告没有形成使用插图的习惯,如果你看日本的杂志、广告,很多是用插图来做的,但国内必然是以摄影为主。比如你做一个餐厅的广告,国外的餐厅会选用能代表餐厅风情、质感的插图,用设计感来表现它的品位,但是国内更倾向于用实物的照片,用最直接的方式,这也是审美趣味上的不同。

  就插画的需求量来说,还是比较大的,也有很多互动的机会,但是没有保障。很多插画家有时候甚至收不到款,也没有法律的支持,所以要以此为职业是比较困难的。

  记者: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阮筠庭:我们出版市场的审美水平还比较局限,即使是香港的市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广告商请一个不错的插画师,他的费用可能相当于一个化妆师的费用,这样他们宁愿请明星来代言,这就是一个观念问题。由于大陆的设计水平还落后于港台地区,所以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对于广告界来说,它是一个甲方的市场,这是整个商业环境审美的不足造成的。

  插画师要有风格 有技巧 有情商

  记者:一个优秀的插画家,自身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特点?

  阮筠庭:首先要具备自己的个人风格,不能被轻易替代。其次要有一定的审美水平、技巧和个人素养。另外,我觉得还需要有一定的情商,这在职业发展中很重要。比如怎样去和你的服务对象进行沟通。插画设计属于设计的一种,也属于一种服务行业,要考虑对方的需求。有时候对方也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就需要插画师尝试和揣摩。所以情商很重要,关系到一个插画家能否达到自己的最好水平,且拥有长远的发展。

    儿童插图 发展空间大

  记者 江凌

 

江健文 插图作品


 
阮筠庭 文艺风象 杂志封面插图

  培养“儿童情趣”是关键

  记者:在众多出版物中,儿童读物算是运用插画较为显著的代表,在您的记忆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例子?

  江健文:在儿童读物的生产领域,某些产品中的插画功能已经被放大,产生了一种新的插画读物形态,无字的纯插画书——图画书。欧美各国对图画书的称呼是“Picture Book”,日本人称之为“绘本”。“图画书”也是最适合儿童阅读并具有最佳审美功能的图书。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有很多,例如杜桑·凯利的《仲夏夜之梦》、安东尼·布朗的《小熊进城》等。在中国有周翔的《贝贝流浪记》、温泉源的《大椅子》和王晓明的《爱忘事的熊爷爷》。这些经典的儿童插画显现了无比的人性光芒和浓烈的儿童情趣。基于儿童读物特质与内容的多样性,插画创作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记 者:您觉得优秀的儿童插图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江健文:最重要的应该是“儿童情趣”,也就是说,插图的形式、色彩、素材、视觉都应该以儿童的心智发展和需求来考虑,而不是依照成人的感受来安排。理想的儿童读物插图,不仅要补充对文字的理解,更要将文字的意境加以烘托渲染,让儿童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更期望透过读物中“真善美”的品质、美丽图画营造的审美功能,辅助儿童在身心方面朝完美发展。

  除儿童情趣外,要特别强调一下儿童读物插画的另一个特征——插画的艺术性,即具备创意的构思、趣味的意境、精妙的细节、新颖的技法、美感的造型、节奏的版面、独特的风格、上乘的印刷配合等诸多要素。一幅好插画,其制作过程与材料技法的表现与纯粹绘画相比并无异样,例如我上面提到的杜桑·凯利的作品。

 

安东尼·布朗(英国) 插图作品

  英国插画家更具主导性

  记 者:这次参加伦敦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的活动,您的最大感受是什么?中西方在儿童插图方面有什么区别?

  江健文:在绘制技术及用材上,中英儿童插画家并没有什么区别。在展览现场,英国画家对中国插画家带去的插画原作非常喜爱,他们似乎对中国图式和纹饰元素的创作及中国水墨更有兴趣。

  在插画创作和题材性上,中英画家还是有较大的差异。英国画家在插画题材上,往往更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将个人和家庭的生活状态作为题材写入绘本,重个性的表达和人性的张扬。比如这次论坛上,画家伯明翰的一个绘本,就是描写自己的妻子怀孕至宝宝出生间数小时发生的故事。这样的题材对于中国儿童插画家来说可能是难以想象的。相对于英国插画家对插画题材的主导性,中国插画家目前还是以出版社已拟就的文字脚本定单绘制图画的形式较普遍,题材以经典性文学为主,重教育的功能。

声明:站内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网站意见及观点。

全部评论

正在获取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