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中三角形处理的艺术

资讯频道 - 观点·话题 来源:中国设计在线 作者:cpcool 2011-03-20

左为旧标志                                       右为新标志

 

(美国)全国艺术基金会(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NEA)成立于1965年,是属于美国国会的一个独立机构。该基金会旨在资助那些使个人或社会受益的那些杰出的艺术、创意及各种艺术创新。迄今为止该基金会已经资助十三万个项目,资助金额高达40亿美元。一年多以前,该艺术基金会向公众征集标志,奖金为二万五千美元。最后,位于纽约的一个独立设计工作室Why Not Smile的负责人Hoon Kim(似乎是韩国名)所设计的标志最终赢得了此次标志竞赛。 

根据标志指南所述:

三角形的所形成的A与W之间的留白空间象征了在艺术作品及风众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

标志也传达出基金会的三重意义:一,艺术作品,二,艺术作品对受众的影响;三,艺术家

下面的网格图确定了标志的位置及比例关系。K与S近乎重叠的摆放似乎没有多大的必要。

 

 

不同的颜色组合与不同的作品相搭配:

 上述右方的作品都是传世名作。最下方的一幅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Guernica)的作品,我想顺便在这里说多几句。作品反应了德国军队在西班牙统治者的授意下,于1937年对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进行血腥轰炸的控诉,作品展示了轰炸时的种种惨状(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权是德国纳粹扶植起来的,而该小镇却一直不服佛朗哥的控制,该画直到佛朗哥在1981年去世后才回到西班牙)。该作品是毕加索为当时在巴黎举行的世博会所画。围绕着这幅画有两个有趣的插曲,成为了毕加索传奇的一部分。 

1941年,德国军队已经侵占法国巴黎。盖世太保对当时住在巴黎的毕加索的画室经常进行搜查,因为他们怀疑毕加索窝藏着一些犹太人的朋友,同时对毕加索的“堕落画风”也非常不满。一天,一个纳粹军官又来到了毕加索的画室,希望想找到一些他与犹太人有联系的证据。这个军官看到桌面上放着一些由这幅画做成的名信片,他随手拿起来一张,然后问毕加索:“这是你的杰作吗?”。毕加索回答说:“不是我的,这是你们的杰作,拿一张去作纪念吧!”这个反唇相讥的故事确实很有趣,也一直被后人作为毕加索在德国纳粹面前所表现出的高风亮节。 

这幅画的传奇一直延续到本世纪。2003年2月,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代表团提议以武力入侵伊拉克。鲍威尔当时在联合国作报告,以说明伊拉克藏匿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当日按照计划,鲍威尔事后要举行一个记者招待会。但最后有人突然发觉,在举行记者招待会大厅的墙壁上不知何时挂着一张《格尔尼卡》的复制品。当时美国的记者说:“这幅画让人分心,把它盖起来吧。”,于是在举行记者招待会的大厅里,一条大蓝布将这幅作品盖了起来。其实当时鲍威尔完全可以说:“不用了,就让它挂着吧,因为这幅画正是象征着伊拉克人民目前的种种挣扎及苦难,所以我们需要尽快出兵。”可惜鲍威尔也没有这种机智。这个故事对我来说更具有冲击力。因为这个故事是对这幅作品的最高礼赞:你可以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你可以动用最先进的武力四处出兵,但是,仅仅一幅黑白画,就让你感觉不自然,最后你需要盖起来,因为你无法直视它——这或许就是艺术的力量。

 

 

单纯说这个标志,我们会觉得它是一个不错的标志,通过简洁的三角形,而传达出多重与基金会相关的意义。但如果你从横向上去观察,却会发觉,这个三角形已经经常出现,差不多都要成为艺术的替身了。随便都可以找到几个:

 

 

 

  

 

上述这几个同样是艺术博物馆的标志,他们都将A作为一个三角形来处理——对于一个与艺术相关的项目来说,将A变成一个三角形当然存在一种合理的意义阐释,一个简洁的三角形,确实能够呼应出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的气息。但问题就是,这么多艺术博物馆的A都采用了这个三角形,仅仅从标志上来说,你的独一性又能够得到多大的体现。

声明:站内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网站意见及观点。

全部评论

暂无相关推荐